2018/10/19 19:30
陳家聲工作室在中壢五號倉庫藝文基地演出《藍衫之下》,以視覺藝術家歐陽文慧的同名創作影像作品為核心文本。讓《藍衫之下》的表演藝術以及視覺藝術,同時在中壢五號倉庫藝文基地發生。
首演的這天有點冷,還下著微雨。但還是有很多老人家前來看戲,客家阿婆穿著陳舊厚重的濁色大衣,脖子卻繫上鮮豔繽紛的絲巾,前台人員清一色穿著藏青襯衫,頗能呼應劇名「藍衫之下」,並用一口道地純正的客家話問候著、殷勤地攙扶著老人家,一時之間絡繹不絕,演出還沒開始呢,就感受到濃濃地客家在地風味。
四個女演員,在舞台跑道上,跑出生為客家女人的千姿百態,不管是別人希望成為的,或是自覺認為而長成的。
《藍衫之下》使用的舞台是黑盒子劇場,讓觀眾坐著旋轉椅在中間,被四面舞台與攝影展的視覺藝術作品團團包圍,感覺不太像在觀看演出,比較像是一群人正在共同經歷什麼。故事的一開始便以「人生大富翁」展開,像是一場大型競賽,吹哨子的人問道:「今年誰要安太歲,誰要點光明燈?」參賽者氣喘吁吁地回答:「公公和弟弟要安太歲,全家都要點光明燈。」看似非常日常的對談,變成台詞並且在女演員奔跑的過程中吼出來之後,我們才知道,她們並不是在自己的競技場,甚至不是為了自己而跑。在那一刻,我想任誰都會想起自己家裡、每每被這些瑣事追著跑的那個人,泛黃的記憶也鮮明了起來。那個人也許是阿嬤,也許是媽媽,也許是未來的自己。
四個平台,四條跑道,一會兒是房間、一會兒是公車,一會兒是過年大拜拜婆媳戰爭的廚房、一會兒又成了討價還價的市場,但不論切換成什麼場域,始終不變的是,那全是客家女人努力生活、追求認同、找尋自我定位的場域。
世人對於客家女人的定義,不外乎是勤儉持家、刻苦耐勞,但究竟是誰讓「客家女人」這個角色始終苦情不已呢?《藍衫之下》的演員走位設計,正如一次次的交替輪迴,客家女兒長成客家媽媽,客家媽媽終於熬成客家婆婆。然而不管是婆媳之間、妯娌之間、母女之間,周旋在這裡的客家女人們不苦情,儘管生活瑣碎、旁人始終喋喋不休,紛擾永不停歇,也許也感到疲倦,卻不輕易妥協。
藍衫,其實最開始是客家人的工作服,好穿好活動,但它又設計方便哺乳,讓客家女人在農忙之餘,也能夠好好的生兒育女,事業家庭兼顧,兩不相誤。
但是褪去藍衫的現代客家女性,又是怎麼樣的樣貌呢?客家媽媽把女兒當兒子養。殺雞的動作宛如花大錢補習拉小提琴般陶醉,從小到大「媽媽的凝視」更堪比在公車上遇見癡漢的窺視。在廚房、在生活、在照顧家人方方面面都要精明幹練,可是,女孩子還是不能比男孩子強,學歷不能太高,科系和工作都不能太前衛時尚,因為,客家女兒要嫁人,總有一天要變成客家媽媽。藍衫方便哺乳的設計,就像是一道無形的枷鎖,好穿好活動,卻緊箍著提醒客家女人除了要幹練,還要生兒育女,要為了家庭奔跑。
手法誇張荒謬,但絕對真實,笑中有淚。
十九個訪談故事,三個編劇,四個演員,由桃園在地人來詮釋這個故事相當有說服力,再加上演員的親身經驗融入劇本,張力十足。我想,在藍衫之下的不再只是傳統的客家女人,而是立足傳統、卻也勇敢尋找自我定位並迎向未來的,客家女人。
留言列表